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三伏天,暑热难耐,不仅天气热,且空气湿度大。在这样的天气里,不仅容易细菌滋生,引起食物变质;而且在湿热环境中人体也易受暑湿影响,脾胃功能较差,引起不思饮食、易疲倦等一系列症状,影响健康。若要安然度过三伏暑湿天气,专家支招:一要小心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安全卫生;二要有选择地吃东西,通过饮食清补消暑、祛湿、益气阴。

吃鲜食,烧煮透,避免食源性疾病

三伏天天气热,湿度大,适合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人体此时的抗病能力又相对较低,因此很容易发生食源性疾病。对此,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价所赵伟提醒,市民在夏季炎热天气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一要购买新鲜的食品,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最好不要购买半生不熟的“所谓熟食”,即使购买也要重新加热加工后再食用;二要低温贮存食品,控制细菌繁殖,食品购回后要及时放进冰箱,进行冷冻、冷藏保管,此外盐渍、高糖、降低食品含水量等措施也能控制细菌繁殖;三是食品在食用前加热彻底杀灭细菌,即要烧熟煮透,特别是大块的食品或是海鲜类食品更要注意,以免加热不彻底,导致病菌或病毒等残留致病。

此外,赵伟提醒市民在日常采购时一定要注意保质期,购买安全卫生的食品,最好不要购买路边摊商出售的自制熟肉、凉拌菜、豆制品,不吃过期的、无标识的、包装破损的食品;日常做饭是最好吃多少做多少,如果有剩饭一定要在冰箱里冷藏保存,而且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食物在冰箱内交叉污染。

“吃出来”的病,除了及时就医还要上报

食源性疾病一般在高危饮食后发生,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一般由致病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而化学性的食源性疾病一般起病比较急,症状也与有毒污染物相关,症状大不相同。但不论是什么样的食源性疾病,赵伟建议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可根据情况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就医:第一时间去就近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

禁食:停止可能引发中毒的饮食并妥善保存,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饮水:立即饮用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有的腹泻很轻微,一般注意多喝白开水,适当休息,注意食用易消化的食品。但是对于又吐又泄(腹泻3次/日以上),发热等症状比较严重者,一定要到医院就医,不要自服药物治疗。

催吐:中毒后不久,毒物尚未完全吸收,此时催吐效果较好,但患者意识必须清醒。若已经发生剧烈呕吐,可不必催吐。催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指压迫咽喉,产生呕吐反应,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排出(对腐蚀性毒物中毒以及处于昏迷休克或患有心脏病、肝硬化等疾病的病人不宜采取上述方法)。此外还可导泻。

报告:对于在盈利性场所就餐后造成腹泻的病人,要注意留取剩余的可疑食品和呕吐物、粪便样本,同时应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并及时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也可通过医疗机构上报。并积极配合相关监管部门、疾控中心等事件调查人员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这样更有利于尽早对事件作出判定。

饮食清补对付三伏酷暑

除了注意饮食卫生安全,恰当的饮食也能帮助大家安然度过闷热的三伏天。石家庄市中医院制剂室吴文博表示,三伏酷暑炎热,最容易使人伤津耗气,而且“暑必挟湿”,三伏进补养生,宜采取清补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消暑化湿清热,一方面益气滋阴健脾。饮食调养则建议选用新鲜可口、性质平和、易于消化、补而不腻的各类食品。

益气养阴:三伏天天气炎热,出汗甚多,加上昼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饮食来支持,可吃一些益气养阴而且清淡的食物来增强体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补养”。一般来说饮食搭配三分荤七分素比较合理,食材可选用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等。

消暑化湿:天气热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易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三伏天养生的必备功课。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有绿豆、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食物;此外在伏天里还应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等,这是因为苦味食物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适合夏季食用。

合理补水也是三伏天需要注意的。中医认为夏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越升越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也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关键。对于如何补水,吴文博表示,中医主张喝或吃“看不见的水”,如汤、粥、茶以及各种水果、蔬菜等。此外还要提醒的是,冷饮虽然一时吃起来痛快,但从养生角度来看,即使是炎炎夏日,也最好吃跟自己体温接近的食物,可以喝姜茶,帮助散寒发汗,补充阳气;或者喝热水、热茶,适当出汗,都能起到疏通表里、清热的作用。□本报记者 梁蕾

中华养生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