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中国网12月11日讯 老年人生活孤独,重视健康,容易被小便宜吸引,许多不法分子便对这些弱点加以利用,因此保健品诈骗案是针对老年人所实施的最常见的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先通过嘘寒问暖、小恩小惠等方式获得老年人的信任,再假冒著名专家教授进行“关爱式”问诊,或借助洗脑、话术等手法诱骗受害人购买高价保健品实施诈骗

重庆警方破获保健品推销诈骗案值逾千万元

12月10日,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今年3月,按照公安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传统盗抢骗犯罪等“三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部署,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牵头成立专案组,对此类案件开展调查。目前我市警方在多地同时收网,成功破获假冒医院专家教授诈骗老年人、病患群体系列案件,共打掉犯罪团伙16个,捣毁诈骗窝点3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23名,涉案高达金额上千万元。

诱骗老人购买廉价“三无”药品

据重庆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底以来,重庆市公安机关陆续发现本市各地针对老人、病患群体销售保健品的诈骗案件多发。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老人、病患群体个人信息,冒充权威医疗机构的专家教授,通过打电话或发微信,对老年、病患群体进行“关爱式”问诊,夸大受害者病情,鼓吹产品疗效。在逐步获取受害人信任后,用廉价的健字号药品或其他“三无”药品冒充特效药高价出售,并持续对患者进行“指导”使用,诱骗受害人购买上万甚至十几万元药品,社会危害严重。

除去这种特别突出的手法,还有人冒充藏品公司以投资、承诺回收为名推销廉价“收藏品”;冒充银行关联企业以办理大额信用卡、贷款为名,高价销售“山寨”平板电脑、POS机等。一个个“热情温馨”的电话或微信消息背后,最终都是高价的支出和劣质的产品。

重庆专案组抓获嫌疑人160余人

11月14日,重庆市反诈骗中心、巫溪县公安局和北碚区公安分局专案组30余名警力同时出动,打掉冒充“红墙国医”销售保健品的诈骗团伙,抓获167名嫌疑人,当场查获涉案电脑303台,作案手机224部。

重庆警方破获保健品推销诈骗案值逾千万元

抓捕现场赫然挂着这样的横幅:“严禁冒充国家机关及医生专家教授诱导或推荐产品给消费者”、“贼不说自己是贼”,之所以敢这样标榜,全然是为了做戏做全套。实际上,该团伙在和患者一对一电话联系或问诊时,都自称“纪本章”,是“红墙国医”医疗机构教授。

事实上,“他”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什么医学权威,而是这起电信网络诈骗窝案的虚拟代言人,实际身份多为无业青年。

小学文化冒充“专家”问诊

这些打电话、发微信进行“问诊”的“专家”大多都只有高中甚至小学文化,他们只是照本宣科,只是用一套套“花言巧语”来哄骗人,或关心,或吹嘘,或挑逗,或利诱,每种套路都有几十上百句现成台词,复制粘贴就能一键发送。场景设计、聊天内容都有详细标注,受害人可能提到的问题,都有应对方案。

据办案民警介绍,不同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也都有各自的专属“话术+剧本”。销售保健品的,根据卖的是化糖养胰药,还是羊奶粉,再或小球藻,列出各自专业术语,再在每句台词结尾标注情绪、语气,如何赞美客户、关爱客户、夸大病情恐吓客户。这种以所谓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进行的诈骗,主要针对的是特别注重“养生”、“健康第一”的老年群体,哄骗老人一买就是上万甚至十几万的药品,社会影响非常恶劣。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老年人、病患群体的诈骗犯罪活动,作案手法多样,社会影响恶劣。公安机关将不断加大对此类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同时,警方也提醒市民,所谓的“医保返现”、“特效药”、“高价回购”等均为骗子的话术,不要轻信;在购物、就医等过程中,谨慎填写个人信息,严防泄露。(中国网 李靖 杨丽颖)

中华养生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