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苏轼在这刻五个“到此一游” 仅存一处成珍贵文物

苏轼在这刻五个“到此一游” 仅存一处成珍贵文物

发布时间:2018-10-04 16:24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南屏山 摄影 @polaris250431

南屏山 摄影 @polaris250431

  原标题:苏轼刻了五个“到此一游” 西湖边的摩崖石刻有意思

  在三台山东北面,丁家山西面,有一座麦岭。

  以前,那里有大、小麦岭,岭上种了很多麦子。《西湖竹枝词》说:“麦岭风吹小麦花,古藤乔木路三叉。”

  根据记载,苏堤没有修好时,要想从西湖的北山往南山去,最近的路,就是麦岭了。

  北宋以前,杭州城里的官商、老百姓,往灵隐、上天竺进香,往往先到西湖坐船,到了湖西的赤山埠、茅家埠,泊舟上岸,再取道麦岭,出洪春桥经九里松,往灵隐去。

  麦岭在当时是熙熙攘攘的烧香大路。

  1090年3月2日,苏轼、王瑜、杨杰、张璹相约,一起到西湖边游山玩水,在大麦岭上,留下他们来过了的痕迹。

  三台山路侧,有个字龛,高43厘米、宽38厘米。摩崖楷书竖行,共4行,10字,字径7厘米。风化严重,肉眼已不可辨识,题刻写的是“蘇軾、王瑜、楊傑、張璹,同遊天竺,過麥嶺”。

大麦岭,苏轼四人提名

大麦岭,苏轼四人提名

  苏轼在西湖边一共留下五处“到此一游”。

  《西湖志》里记载,苏轼在西湖边留下的题刻,一共有五处,其中有三处都是他和王瑜、杨杰、张璹一起留下的。

  龙井一处,写的是“苏轼、钱勰、江公著、柳雍同谒龙井辨才,元祐六年正月七日”。

  龙华寺后一处,“苏轼、王瑜、杨杰、张璹同游龙华,元祐五年岁次庚午三月二日题”。

  韬光庵一处,“苏轼、张璹、杨杰、王瑜,元祐五年二月二日同游韬光”。

  下天竺一处,“杨绘元素、鲁有开元翰、陈舜俞令举、苏轼子瞻同游,熙宁九年九月二十日”。

  但可惜的是,除了麦岭上的这一处,其他四处没能留存下来。所以,大麦岭上的题记,是杭州现存唯一可信的苏东坡题记原物,相当珍贵。

  和苏轼同游,一起发“朋友圈”的三个小伙伴是谁?

  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据说对佛教蛮有研究。1059年,考中进士,后历事宋神宗、英宗、哲宗数朝,任太常,历礼部员外郎、润州(镇江)州官、无为知军、两浙提点刑狱,著有《无为集》共15卷。

  王瑜,字忠玉。1082年,为江南东路提点刑狱。1090年,召为刑部员外郎,为御史所纠,改京西路提点刑狱。1099年,以京东路转运副使知亳州。

  张璹,资料更少,只知道是安隆人,字全翁。

  苏东坡,曾两次到杭州当官,第一次是1069年,那年他36岁;第二次是1086年,53岁的他,又回到了喜欢的城市。

  这四人“旅游小组”,是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以后组建起来的,大家应该都是同事,很聊得来,就约着经常一起出去玩。

  那时的苏东坡,50多岁了,回到喜欢的城市,干着喜欢的差事,心情好,更钟情于山水,日子过得畅意无比。

  挑个天气好的日子,不干活了,出去逛逛。他一出门,书童、茶童都要跟着,据说碰到风景好的地方,一落脚,茶摊就会摆起来。像大麦岭这种,一高兴,书桌一摆,留下题记,招呼书丹、刻工,也就刻了下来。

  西湖边很多有故事的摩崖石刻

画意西湖 摄影 @西湖钓神

画意西湖 摄影 @西湖钓神

  以湖为界,西湖北面,叫北山;湖南面,叫南山。南山、北山,每一个山头都有很多石刻,比较来说,南山更多一些。

  这主要是因为南山大多是石灰岩,岩石硬度、厚度适中,刻字相对来说更容易;北山呢,以宝石山为代表,是火山岩,硬度太高,要刻字的话特别费劲。

  所以,南山系的南屏山、凤凰山、南高峰、吴山……随便一座山挑出来说,摩崖石刻都很多。

  西湖景区花港管理处最近出了一本新书——《杭州花港摩崖萃编》。

  花港管理处副书记邵群,是西湖边摩崖石刻的资深研究人,她带着文物科的工作人员,花了四年多时间,爬遍了南屏山、大麦岭、丁家山……花港一带的摩崖石刻,全部收集在书里了。

  邵群说,书里还有个大惊喜,是他们忙活了四年多,一直到了今年,才找到的惊喜——南屏山上,新找到了两块摩崖石刻。

  一块,是清代阮元写的,简简单单两个字“荔峰”,让谁都说不清是在哪的荔枝峰,有了一个准确定位。

  一块,是北宋浦延熙留的和朋友游南屏山的题记。这块石刻,邵群说在文献记载里见过好多次,知道就在西湖边,可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现在,终于见到了真身!

  这两块石刻怎么找到的?

南屏 摄影 @朱克增

南屏 摄影 @朱克增

  今年春天,花港管理处文物科副科长倪小蒙,在网上看到一篇游记,是一位喜欢爬“野山”的杭州驴友奚大哥写的南屏山游记。

  爬“野山”,就是不走游步道,专挑没什么人走的野路子穿山。

  爬了南屏山,奚大哥把一路上的所见,都拍了下来,其中一张照片,拍的就是阮元写的“荔峰”。

  看到照片,倪小蒙联系了奚大哥,第二天,两个人就碰头,一起上南屏山去看石刻。

  那地方,一般人真是没法找到。虽然就在南屏山脚,但要离开游步道,树林下,蔓藤间,深一脚浅一脚地绕到一块崖壁下,再钻进去,乳白色的崖壁上,仔细看,才会瞅见两个大字。

  奚大哥一得意,说再往山上走,他还看到过一块石刻,问了好多人都说没听过,又带着倪小蒙去找。去了一看,是北宋时浦延熙留下的。

  现场去看到以后也不能马上“盖章认定”,花港管理处前后花了很久才确认,图书馆查文献,按图索骥,再印证,花了很大力气后,才很有信心地说——

  南屏山上,新找到了两块摩崖石刻!

  荔枝峰在哪?

  阮元明明白白告诉你

  阮元写的“荔峰”石刻位于南屏山荔枝峰山脚处,现章太炎墓后方山林中。

  字龛高30厘米,宽50厘米,摩崖隶书横行,字径15厘米,题款字径5厘米。

清 阮元 “荔峰”

清 阮元 “荔峰”

  阮元,虽然比不上白居易、苏东坡有名,但西湖三岛之一的阮公墩,就是他主持西湖疏浚时,用湖底淤泥堆筑出来的。

  阮元很有才,据说八岁就能作诗,写出“雾重疑山远,潮平觉岸低”这样的妙句。成年后,一跃成为清朝名臣、学问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史家、书法家,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很多人不知道,阮元还爱好金石。

  他在浙江做官时,主持搜访两浙地区金石文字,派工摹拓,在1805年编撰成书,这就是有名的《两浙金石志》。金石圈里至今把他当“祖师爷”看待。

  《两浙金石志》收录的金石铭文,种类很多,有石刻、碑文、造像、塔记、经幢、题字、砖文、钟铭、铜器、印文等。目录统计共六百五十八种,实际所收六百八十种。

  南屏山上很多石刻,书里都找得到,比方说司马光写的《家人卦》,新发现的浦延熙题名,书里都没落下。

北宋 司马光书《家人卦》

北宋 司马光书《家人卦》

  有意思的是,阮元自己也在南屏山上写了两块石刻,可书里都没有提,可能是不太好意思吧。

  虽然没收进书里,但阮元这个“荔峰”写得真好,字体舒张、典雅,字迹清晰,文物科的工作人员都说,是不可多得的良品。

  这块“荔峰”现身,它还有个最重要的作用,是终于可以说明白荔枝峰在哪了。

  在古文记载中,“荔枝峰”三个字经常出现,比方说写到章太炎墓,是葬于荔枝峰下。邵群说,大家一直都很奇怪,明明是南屏山下,为什么要写荔枝峰?

  现在,找到阮元写的“荔峰”,一下就明白了。

  古人对山头分得很细,每一个山头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现在望过去,连在一起的,一座九曜山,一座南屏山,但没人注意,两山之间有个鼓起的小山峰,那就是荔枝峰。

  从远处望过去,圆鼓鼓的一个小山峰,就跟一颗圆荔枝一样。

苏轼在这刻五个“到此一游” 仅存一处成珍贵文物

  “荔峰”一现身,相当于阮元明明白白告诉你,这里就是荔枝峰啊。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