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以药寄情追忆山雷,江南药都当归兰溪。

  昨天,兰溪市首届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暨振兴中医药大会在兰湖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幕,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学会领导,以及张山雷学术思想研究专家等来宾参加会议。兰溪市委书记朱瑞俊宣布文化节开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为新时代“健康兰溪”和中医药振兴提供了最好的时代环境,指明了发展方向。兰溪药业历史源远流长。此次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汇集了全国各级名中医开展主题论坛,研究、探讨、传承、创新张山雷学术思想和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举办大型义诊、卫生健康大讲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多种形式的惠民活动,与市民直接互动,普及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同时,进一步树立兰溪是全国开创中医由师承教育向课堂规范教育先河,以及全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的历史地位,紧紧抓住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战略机遇,发展集药、疗、养、健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推动文化与养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做大做强兰溪中医、中药、康复、旅游、文化等中医药产业,促进“健康兰溪”建设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次文化节得到国内中医药学术界关注。中华中医药学会特地发来贺信。信中勉励兰溪继承弘扬张山雷学术思想,积极响应十九大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号召,为深入挖掘弘扬兰溪中医药文化,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大的力量。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医中药中国行“金华站”授旗仪式,兰溪市中医专门学校、兰溪市张山雷中医医院授牌仪式。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代表兰溪市中医药界从业者发出振兴中医药倡议;兰溪市中医院院长孙里杨等中医药从业者宣读弘扬张山雷学术思想宣言;还举行了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揭幕和兰溪首届张山雷中医药文化展。

  兰溪市委副书记、市长蔡艳说,兰溪中医、中药并举,又是张山雷学术思想的传承地,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药都担当”、贡献“药都力量”,当好中医药发展的领头羊,中医药产业的排头兵,中医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探索者,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兰溪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把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办成人民的节日,将中医药文化转化为中医药生活,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提高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中医康复等预防保健的普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品质感。

  1

  “三溪”药都之首

  【兰溪药史】

  兰溪药业历史源远流长。自古盛产药材,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即设惠民药局,以施济百姓之疾苦。明清两代,得益于六水之腰、七省通衢的水运优势,经营业务已发展到外地建行设店,“浙八味”从兰溪中转,就连福建、江西等地药材也要借道兰江,顺流而下到钱塘江,继而北上。兰溪药业经营之盛况位居包括慈溪、绩溪在内的全国“三溪”药都之首,称雄江南中药市场700年。

  徽州人识宝,兰溪人识草。兰溪药商云集,药店林立,名医辈出,逐渐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从事中医药产业人员为全国县市之最。“诸葛药帮”以中药业为支柱,“贸易半中国”,在大江南北和东南亚地区开设药行300多家,其鼎盛之势可谓全国罕见。其中,由诸葛亮第47代世孙—诸葛棠斋始创于1863年的天一堂,遵循“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治国,良药医民”之古训,沿袭祖授的药业经营。明、清以来,几度鼎盛,经营业务遍及浙江、远至陕西、山东、广州、香港。清代大文学家李渔的伯父李如椿、当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始祖贝兰堂,都是从兰溪走出去的著名药商。

  兰溪历代名医也是辈出。自宋代以来,史书有记载的名医就有70余人,出现了郑时龙、王迪、童文等御医和太医院院长。还有诸多近代知名中医,如省著名中医师叶建寅为代表的叶氏内科、“吴泰仁”的小儿科吴佩铃、“一元堂”的外科胡品瑜、“横山先生”的妇科徐鸣皋、“回回堂”的血症吴荫堂等。

  据《兰溪市医药志》记者载:兰溪籍人在外地开设的药店不下500家,从业人数多达5000人以上,远及陕西、山东、江苏、广州、香港等地,亲邻相带,父子相承,代代相传,形成了一个“兰溪药帮”,载誉省内外。广州的祥源、太兴隆、恒生药号;上海的新华、祥泰、祥源、德和县、宝康药行;福建的恒宝堂、桐山恒德堂;江苏的裕生堂等都是兰溪药商开设。以及,在省内缙云的问松堂、丽水的生生堂、松阳的王太源、常山的问松堂、武义的王储春、永康的童德和、衢州的永生堂等,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1933年,兰溪的中药行、店营业额55.2万元,从外输入药材5000余件。1934年编的《兰溪实验县商业概况》载云:浙中西部多产药材,因兰溪交通方便多集散于此。浙中西部各县及闽、赣、皖需用药材,亦皆赖于兰溪。全县有药材行、店75家,资本额9.16万元。

  抗日战争期间,兰溪更成为湘、赣、皖、川、云、贵等地采办交换药材的集散地,药材行、店增至80余家。抗战胜利后,兰江水运失去优势,药市开始萎缩,城区仅存天一、同庆、义昌、张如泰、金瑞泰、同仁、同昌润记等7家药行,12家药店。

  【张山雷与兰溪】

  开创中医教育先河

  2

  1920年,张山雷应邀主持兰溪中医专门学校,开创了中医由师承教育向课堂教育的先河。在业内,评价这所学校通常会用几个最:国内最早、最系统、最具规模、最成功、最有影响力。

  张山雷原名张寿祥,字颐征,后改名寿颐,字山雷,一字芝荪。他19岁考取秀才。后因母病,加之家庭多难,环境变迁,遂弃儒习医。经向当地名老中医学习,并朝夕专研,融会贯通,获益良多。后师从黄墙名医朱阆仙,三年后出师。张山雷为人谦虚低调,他的诊所招贴仅书“张山雷知医”五个字,不写科目。由于他医术高明,对病人认真负责,不久就名噪一时,看病就医者络绎不绝。1918年,朱氏出资筹设中医学校,并委张山雷拟订教学规划,不料朱氏病逝,黄墙中医学校很快停办。

  自唐咸亨五年建县以来,“兰溪一剂药”源远流长,兰溪药都之名鹊起。1919年浙江兰溪县知事盛鸿焘,鉴于当地中医中药氛围兴盛,但中医学优良者少,遂建议创办中医学校,发扬国粹,培植人才。1920年前校长诸葛少卿专程赴沪,求访名师,经上海神州医学总会介绍,聘请张山雷先生担任教务主席。正值黄墙中医学校停办,接到邀请后,张山雷应允来到兰溪,任该校教务主任。

中华养生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