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保健 > 养生书籍再热 学院派成主力

养生书籍再热 学院派成主力

发布时间:2018-01-28 22:56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养生书籍再热 学院派成主力

《不生气就不生病》

养生书籍再热 学院派成主力

《只有医生知道2》

养生书籍再热 学院派成主力

《人体使用手册3》

养生书籍再热 学院派成主力

图片:gettyimages

《微运动:自然养生法》

  《微运动:自然养生法》

  文\图

  (除署名外):吴波

  曾经,养生书大热,张悟本、“刘太医”、马悦凌等并不具有行医资格的人一时风头无两,受到热捧,但也遭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质疑和批评。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多次整顿养生书,养生书市场一度萧条。今年年底,各种养生保健类书籍再次悄然兴起,作者从过去故弄玄虚的江湖游医变为学院派的资深医生、教授、药剂师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使得他们的图书更具科学性,同时,养生书进入强调身体与心理调理并重的新阶段。

  现象1:

  网络时代临床经验受追捧

  《只有医生知道!》销量过百万,作者张羽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妇科肿瘤学医学博士,也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在协和医院做临床医生有16年,在新浪微博拥有超过28万的粉丝,有“中国第一药师”之称的冀连梅则推出了在其作品《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中除了纠正错误的用药观念外,还致力于为百姓提供具体实在的用药操作指南。冀连梅经常会在微博发布一些实用的医药常识和用药指导,并每天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种问题。她在新浪微博拥有43万多的粉丝。而“女超人”于莺医生在新浪微博则拥有连一些明星都难以企及的270多万粉丝。她们之所以受到网民的热爱,就是因为她们是资深的医务人员,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专业性毋庸置疑。

  冀连梅说:“我在微博上担当了四种角色:靠谱药师,只编写药学领域内擅长的科普知识;用药领域的"国际刑警",彻查各种国际禁药传闻;对错误信息"拨乱反正",澄清各种八卦信息;紧急情况下的"救火队员",直接给出应急用药意见。因为在微博中跟粉丝互动,我也结交了很多朋友。最大收获是通过微博科普让更多人认识我,也认识到我这份工作的价值。”

  现象2:中医养生书依然畅销

  虽然中医备受质疑,但近来关于中医的养生书非常畅销,比如《老偏方》、《中医不死》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已经成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俗。中医当然不是完美的,也有很多缺陷,但中医“天人相应”的宗旨仍然是中国人信奉的最高境界。

  著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郝万山的新作《不生气就不生病》刚出版一周就荣膺北京新华书店养生保健类书籍三甲,出版社紧急加印3000册。区别于市场上大行其道的运动养生和饮食养生,书中提出的“百病生于气,养生先养心”的健康理念让读者耳目一新。郝万山认为,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才是健康的保护神。他经常提醒病人,真正高明的医生不在医院,而在你的身体之内;最珍贵的灵丹妙药不在药店,而在你的身体之中,就看你会不会利用。

  而现代人因为焦虑,抑制了人体自身的健康保护机能。郝万山反复强调:生命的开始就是衰老的启动,养生抗衰老是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有人会说,小小年纪哪用得着什么养生,岂不是让青年人都像老人一样生活!还有的年轻人说,晚上9时就睡觉,岂不成了山村老翁了?可长期的昼夜颠倒或酒精刺激都是对自己身体的摧残。现在的焦虑症、抑郁症早已成为像感冒一样的常见病,心脑血管病、代谢疾病的发病年龄不断向年轻人靠拢,大多是不懂养生而“作”出来的。如果我们都能像《黄帝内经》所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会减少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果你没有时间打理笨重的运动器械,或懒得去健身房,那就来场微运动吧:用科学的运动、按摩等自然疗法激活体内一些储存能量的地方。有时候不经意做些甩甩手、蹬蹬腿、擦擦背的小动作,都能起到调理腑脏、养生治病的功效。

  对话郝万山:

  静心才是健康长寿的首要法宝

  广州日报: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郝万山:人的行为是由情绪来驱动的,对人来说,情绪的驱动力量是巨大的。情绪反应就是人的本能。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就从《黄帝内经》所说的“五志”来说:如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当代社会,人们的精神压力大,情绪过激和各种负性情绪经常滋扰人们的健康,所以怒喜忧思悲恐惊等内因致病,就成了威胁人类身心健康主要因素。

  西医所说的心身疾病,其发病、发展和负面情绪密切相关。而国际上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把意识情绪状态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看成是命运的好坏和人生能否成功幸福的关键。所以情绪不仅和身心健康相关,而且也和人生相关。

  广州日报:您认为养生诸法中最重要的法宝是什么?

  郝万山:养心、静心、修心、调控意识情绪,本身就是一个养生常识,但可惜经常不被大家认识。所以很多人才会有“治不好的胃病”、“伴随一生的咽炎”等观念,我在书里特别讲了两章消化系统的疾病,告诉大家颅脑和腹部的关系,揭示胃肠和精神情绪之间的联系。就是想借这个话题提醒大家,心理情绪对形体健康的影响。

  我强调养心,大家也许是很难做到,但至少在脑子里有这根弦,能时刻提醒自己也是好的。

  心要静,身要动,营养均衡不过剩,这是历代各个门派的养生家共同提倡的养生三大法宝。静能生慧,用智慧去处理一切,则诸般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心静则身安,身安则体健,心安体健则百病少生。动能生阳,阳气旺盛而通达,则气血流畅,肌肉丰满,筋骨强健。营养均衡不过剩,就能够不得、少得代谢疾病。

  其实静心才是健康长寿的首要法宝,养心才是养生诸法中的第一法门。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