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保健 > 孔子的养生之道 揭秘圣人孔子长寿秘诀

孔子的养生之道 揭秘圣人孔子长寿秘诀

发布时间:2018-01-28 21:21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听说过圣人孔子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在政治、文学等领域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很多的思想精华。其实孔子留给我们的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养生知识,只不过被我们忽略掉了而已。那么大家知道孔子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吗?孔子在饮食方面又是怎么养生的呢?想了解的朋友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圣人孔子一生都在经历政治以及生活的纷扰,坎坷一生,却依旧长寿。活到了73岁,这在古时候是非常高寿的。孔子的长寿与他晚年坚持的一套养生术有关。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他的话就是很深刻的养生经。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一个人能“解脱一切”的状态,这时,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但这又不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而仍然是积极进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乐趣。所以孔子晚年还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以至“韦编三绝”,还继续给弟子上课。

孔子的养生之道 揭秘圣人孔子长寿秘诀

  有一次楚国大夫叶公问孔子的学生子路:“你们的孔夫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人。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对子路说:“孔子这个人啊,发愤时可以忘了吃饭,高兴时什么忧愁都扔掉了。他啊,连快要老了自己还不知道。”(《论语。述而》)应该说,正是这种开阔的心境使孔子获得了长寿。

  饮食讲究以养生

  孔子在晚年的生活特别讲究饮食,他有“八不食”的习惯。而且从现代的养生保健以及饮食卫生方面来讲,都是非常正确的。这“八不食”总共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孔子的养生之道 揭秘圣人孔子长寿秘诀

  这八不吃,对饮食卫生的要求也是非常全面,可以启发我们当代人。孔子还很强调吃相,他说:“食不语,寝不语”。也就是吃饭时不说话,睡觉时也不说话。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指粮食,“脍”指切碎了的肉。整句话就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肉切得越细越好。其实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大有道理。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较差,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症。

  孔子晚年坚持了这一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人,是他长寿的重要保证。孔子的这句话还可作另一种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食用美食。美食就是经过精巧烹调,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现代很多营养学家都主张:保健食品应该是美食,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应提倡家庭美食。家庭也可以制作美食。“美食精细以颐年”,对老年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奢求,而是养生的需要。

  孔子食经中暗藏长寿奥秘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孔子认为,人生的哲学,不在于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而在于实践“仁”的道德,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仁人君子”。他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要求:“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者,未足与论也。”他认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其中“恶食”是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他还明确提出:“肉虽多,不能胜食。”意即席上肉类食品虽多,但吃的数量不能超过“饭量”,这明确地告诉我们主辅食品要合理搭配。只有主辅食品搭配合理,才能充分吸收动物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使人得到合理的养分,有利于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经常饱食(尤其是肉食过量),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消化液供不应求,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还会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导致心脏、头脑等重要器官会产生缺血现象,使人感到困乏,不利于身心健康。

  诚可知,目前有些人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无休止地常食、多食,结果产生了“富贵病”。民谚云:“食要七分饱。”意为不能贪食,食得太饱,所以孔子提出的“食不求饱”也正体现了“节食益寿”的饮食观点。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食品品种很丰富(但并不是不多),而且对饮食也已经很讲究了,孔子的饮食观很具有代表性。明代张岱《圭饕集序》中写道:“中古之世,知味唯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细二字,已得饮食之征。至熟食,则概之失饪不食;蔬食,则概之不时不食。四言者,食经也,亦即养生论也。”

孔子的养生之道 揭秘圣人孔子长寿秘诀

  孔子后来发迹,做了鲁国上卿及鲁国大司寇,俸禄都是“六万斗谷子”,在当时已经是很富裕了(相当于现在高级白领阶层的待遇),但当时孔子并不因为生活富裕了而过奢侈的生活,他对饮食很讲究,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精细,粗之反;脍,细切鱼和肉,反复用“不厌”二字,极言讲究之致。

  这里有一段插曲,清代曹臣栋《逸经》引《吕氏春秋》载:“文王嗜菖蒲菹,孔子闻之,缩项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

  这一插曲仿佛有点可笑,但是既然有益,又何必怕人说笑话呢。众所周知,菖蒲的根是苦的,非常难吃。所以孔子要缩着头颈(难吃的样子),吃了三年才习惯。不过,据《孝经》记载:“菖蒲益聪。”这就回答了孔子为何吃菖蒲之事,由此可见,孔子主张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恐怕也不全是着眼于“味道好”这一点,而看重营养,即养生的。

孔子的养生之道 揭秘圣人孔子长寿秘诀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