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由《少林十二式》得到的启示

由《少林十二式》得到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5-18 19:22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由《少林十二式》得到的启示

由《少林十二式》得到的启示

少林十二式》的历史价值

许禹生在“北京体育研究社呈教育部请规定武术教材文”中归纳了“少林十二式”的特点:“①动作简单。十二式动作与体操无异,甚为简单,合于运动生理,初习拳术者最为适宜。②姿势正确。依图作解最为明显,学者细加玩索,姿势上易于正确。③便于教授。教授者每以拳术种类繁多,不易取择,十二式意简而赅,于拳术之普通动作略备,于教授上最为适宜其运动作势,纯以心意为主,倘工夫纯熟,再得善拳术者为之讲解,则发着应用,处处胜人,为习拳之成始成终者也。”

“少林十二式”的定位是:“适合高级小学、初级中学之教材。教授体操或国术者均可采用。”“方今中央提倡体育,教育部特设体育补习班于首都,召集全国专家研习其中,以事宣传,而广国术之推行,余不揣鄙陋,将所编之《少林十二式》列为国术初级课程,并贡献拙著以为讲义,尚望海内贤豪进而教之,则幸甚矣。”

如果单从拳术的角度来看“少林十二式”,则过于简单,难以引起武术爱好者的兴趣,因为现在的武术套路不胜枚数,有所谓传统的套路、新编竞赛套路,真真假假让人眼花缭乱,与之相比,许禹生编写的《少林十二式》就显得有些单薄,也只是将体操与导引术简单混合而已。

但是,将这几套拳操,包括“罗汉行功法”“太极拳单式练习法”等,放在清末民初的大背景下去研究,这几套拳承载的是历史,反映了民国初期的武术文化,是中国武术体操化的初始,因此有其历史价值,有研究的必要。

由《少林十二式》得到的启示

战神纪

主演:陈伟霆 / 林允 / 胡军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

回顾历史,“少林十二式”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当时的中国社会,对西方体育的进入是抱欢迎而不是对抗的态度。而中国武术由于义和团运动,以及军事上的两次战败,在西方体育面前连陪衬的资格都已没有。 西方体育进入中国后十多年,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在推行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使中国武术有了重生的转机。由于有识之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坚持,使武术成了中西体育竞争的一种选择。民国时期,革命志士与教育界知识精英,如蔡元培、许禹生等人呼吁:中国武术同样也是最好的体育,更适合中国国情,也应该进入学堂。经国民政府批准,武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进入社会教育体系,终于为武术赢得一席之地,同时也催生了许禹生的《太极拳单式练习法》《罗汉行功法》《少林十二式》《拳术教练法》等一批武术教材的出现。

许禹生是开启中国武术体操化的鼻祖,又是努力保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教育家。许禹生编著的《太极拳单式练习法》《少林十二式》《罗汉行功法》,使体操化的武术推广到中小学校。许禹生将武术体操化,影响着中国武术的发展方向,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简化太极拳的广泛推广以及各种竞赛套路的涌现,使武术体操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致一度体操化的武术垄断了中国武坛,形成“一家独放,一枝独秀”的局面,而传统武术少有问津。

黄寿宸曾指出:“前曾有人根据太极拳的原理,而创设所谓‘太极操’的运动。以为太极拳的拳式太复杂了,理论太深奥了,非普通人使能在短时间内学得会、学得成,于是将太极拳简易化了而成 ‘太极操’,并且又有所谓‘太极棒’‘太极球’的发明。若将‘太极操’作为太极拳的入门,也未始不是一种通俗化的办法,若将‘太极操’来代替普通学校中的四肢体操,也未始不是一种进步及表示对‘太极拳’的提倡,不过这种种是不能算对太极拳的本身有任何贡献。”

武术体操化虽然有利于武术的推广普及,有利于人民的身体体质的提高,但此过程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使真正的传统武术失去了本来的面貌,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今天重新研究许禹生的武学思想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中国武术既要顺应时代潮流,又不能丢失自我一百多年来,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从来没有停止过,全球化使世界文化越来越联为一体,但全球一体化不是文化同质化的过程,也不是为“走向世界”而去趋附强势文化的单一模式,而是在保持民族文化个性基础上的“兼蓄并收”。民族文化遗产的特质就在于其独特性而不是普泛性,如果一定要削足适履地用所谓的“国际惯例”去裁判自己的文化,那也就只能是取消自身存在的理由。而近几十年来,我们面对中西文化的碰撞,面对土洋体育的交融,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的态度。武术所谓的与“国际接轨”,也只是走洋体育的路子。在这过程中,我们已经迷失了自我,丢失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严重缺乏文化自信力。

20世纪50年代,我们一切向苏联“看齐”,体育以苏联劳动卫国体育制度(劳卫制)马首是瞻。中国武术也立马被清理整顿,在批判武术“唯技击论”的风潮下,国家对武术进行了彻底的体育化改造。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推出“24式简化太极拳”,为武术树立了体操化样板,并作为中国武术向体育化发展的样板。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部分官员说“武术就是体操”“太极拳就是长拳慢打”,如此之类的话语不胜枚举,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发展方向。中国武术就在这种认知的引领下,丢弃了中国传统文化,向体操化、杂技化、舞蹈化的方向奔跑,武术健身、强身的概念被娱乐、养生所取代,可惜的是我们国人的体质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强壮。我们虽然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健康素质指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有数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强种”的梦远没有达到。

当今的武术并不是“继承不足,发展有余”,而是根本没有得到好好继承。武术立足点为“术”,是一种用以应对肢体冲突的特定实用技术体系,不是用单纯的体操可取代。这些年来在商品经济的裹挟下,武术又崇尚西方商业化体育的暴力格斗,再一次迷失自我。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湿地,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华武术的“灵魂”,丢掉了“灵魂”的中华武术,已无“强国强种”的价值可言。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