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文明祭祀漸行漸近成為成都新風尚

文明祭祀漸行漸近成為成都新風尚

发布时间:2018-08-25 11:03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原標題:文明祭祀漸行漸近 成為成都新風尚

  記者昨日從市城管委獲悉,從連續4天督查反饋出來的情況來看,“今年比往年同期焚燒香蠟紙錢下降三分之二”,市民文明祭祀意識正在提高。少了嗆喉刺鼻的濃煙,多了淡雅清香的鮮花。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摒棄焚香燒紙的傳統祭掃方式,一束花、一棵樹、一句留言……文明祭祀正成為潮流,鮮花追憶蔚然成風。

  市民說

  以絲帶來“傳情”

  以鮮花慰先人

  “我的願望就是家人身體健康,和和美美。”青龍場致力路街頭公園的小涼亭裡,李阿姨一邊笑著,一邊在文明祭祀的黃絲帶上寫上自己的願望。隨后,她將絲帶系在了一旁的欄杆上,而欄杆上,除了隨風飄舞的絲帶,還懸挂了許多“樹葉形”的心願小卡片。原來,這裡是成華區青龍街道為轄區居民設立的集中祭祀點位。居民可以到點位免費領取黃絲帶和小卡片,寫上自己的願望和對親人的思念,挂在紀念點處。“絲帶具有哀悼、思念、祈福的含義,用系挂絲帶的方式,‘樹’說內心的思念,為已故親人祈禱,既有悼念意義,又文明、低碳、環保。”

  家住摸底河附近的市民黃女士說,“今年七月半之前,我就看到了文明祭祀的倡議,我還收到了短信,所以今年就採用了鮮花祭祀的方式。”黃女士表示,她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選擇了鮮花的方式,或者給逝者寫一封信的方式來祭祀。

  在一家花店,正在訂購花籃的方阿姨告訴記者,“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燒紙錢祭拜先人,現在都提倡文明祭祀,鮮花一束慰先人也是一種很環保的方式,以后都改用鮮花祭祀,再去墳前跟逝去的親人說說心裡話。”

  環衛工人說

  焚燒紙錢的情況

  比往年少了很多

  “近年來,在街面燒紙的人越來越少了。”在金牛區撫琴轄區做了10多年環衛工作的劉秀群說,以前中元節一臨近,街面就烏煙瘴氣的,上夜班的環衛工人經常要工作到凌晨才能下班。今年,在街面燒紙錢的情況好很多,“隻有零星的人在燒,我們晚上比往年輕鬆好多。”劉秀群說,傍晚時分,她就到街面現身說法,“我們的辛苦大家都看得到,我們去勸說宣傳,希望大家用鮮花、水果代替燒紙,大家大多數時候還是會聽的。”

  “今年河邊焚燒紙錢的情況有所減少,我們的工作量也小了一些。”武侯區的環衛工人張小林告訴記者,此前,沿河都張貼了《關於中元節期間禁止在公共場所焚燒祭祀用品的通告》,還在草坪上豎起了倡議“文明祭祀”的標語牌。

  “根據每天環衛工人動態反饋回來的情況,今年比往年的情況要好不少。”市城管委環衛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從18日開始,環衛工人每天晚上都是盯守保潔,發現一處就清理一處,動態記錄著每天各地焚燒香蠟紙錢的情況,並於每天下午3時上報前一天打掃清理焚燒紙錢的情況。

  花店老板說

  顧客多了不少中老年

  鮮花銷量增加很多

  “從6月開始,就陸續有人來訂祭祀用的花了。”在蓮桂南路附近,一家開了5年的鮮花店老板章靜軒告訴記者,“剛開始每個月有十幾束,現在平均每天都有人來買,以老年人居多。”

  章靜軒說,隨著文明祭祀觀念深入人心,這幾年每到祭祀的時候,她家花店的菊花、向日葵、桔梗銷量增加很多,今年8月以來更是達到了去年的兩倍多。

  不僅如此,記者在市區多家鮮花店走訪時發現,最近幾日,幾乎每家花店都將祭祀鮮花作為銷售主打,白菊、黃菊等鮮花儼然成了花店的“主角”。由此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一枝菊花賣5元,一枝百合花更高達15元,祭祀花籃也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賣得最好的是菊花,這幾天賣了六七百枝菊花,鮮花花籃一天也要賣幾十個。”據一家花店的店主彭女士介紹,花店但凡遇到清明節、中元節,銷量是平時的三四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購買鮮花祭祀的顧客多了不少中老年人的身影。採訪中,大多數市民都表示,他們將以鮮花代替燒紙錢進行祭祀。

  專家聲音

  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

  倡導文明祭祀還需深入宣傳

  這幾年,全國都提倡文明綠色環保祭祀,但是從目前我市的情況來看,中元節不文明祭祀的現象還是少量存在。針對這樣的現象,袁庭棟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多年來部分市民養成了焚燒冥紙祭祀的習慣,讓這些市民摒棄傳統祭祀方式,完全接納新的祭祀方式還需要一定時間。

  袁庭棟說,隨著社會進步,祭祀活動也呈現出與時俱進的態勢,既有對傳統祭祀習俗的摒棄,同時也彰顯出時代的文明與進步,“倡導文明祭祀的關鍵在於提高市民對文明祭祀的認知度與參與度。”盡管鮮花、音樂、網絡等文明節儉祭祀方式越來越深入人心,但傳統祭祀陋習仍在一些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想要徹底摒除迷信、浪費等祭祀陋習,關鍵還是要大力倡導厚養薄葬的人文理念,通過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自覺抵制這些傳統祭祀陋習。袁庭棟表示,他相信,隨著“低碳環保,綠色祭掃”觀念的逐漸形成,採取“鮮花祭祀”“網絡祭祀”等文明方式祭拜先人的市民將會越來越多。本報記者 李霞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