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2018-2022年中国健身服务行业规模分析

  广义的健身泛指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跑步、骑行、球类等体育项目。狭义的健身指以健身俱乐部/工作室为主要场所,以减脂、增肌、塑形为主要目的进行锻炼,通常需要借助器械设备完成。

  健身服务处于健身行业中游。行业上游涉及健身器械、教练培训等储备环节;中游涉及连锁健身房、健身工作室等健身服务领域;下游包括健身装备、运动鞋服、健身食品、社交平台等。

  日常生活主要分布于三个生活空间,即第一空间(居住空间),第二空间(工作空间),第三空间(购物休闲场所)。从三大生活空间整体角度来看,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表现为第一、第二生活空间的逗留时间减少,第三生活空间的活动时间增加。健身房成为第三生活空间的重要场景。

  健身兼具社交属性,健身房功能趋于多元化。如果将一天24小时时间划分,一天中约有5-7小时属于第三生活空间,该时间段内的消费行为需要满足消费者以下需求:社交、身心放松、自我改善等,对应的消费包括健身运动、娱乐活动(逛街/看电影等)、休闲活动(下午茶/喝咖啡等)等。这也意味着健身房承载功能将更加多元化,包括社交、娱乐等。

  相对于其它第三生活空间的场景,健身具有固定、高频的属性。健身则是其中相对拥有固定时间段、高频(平均至少每周一次)的活动。

  健身场景具备转化衍生消费的巨大潜力。健身作为一种提升生活品质和个人气质的时尚运动,健身房具有将生活方式向实体消费行为转化的巨大潜力,包括运动鞋服、健康饮品、健身设备、健美赛事、健康服务等多种消费点。

  健美健身理念在20世纪30年代由欧美传入中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现代健身行业才小露尖角。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推动消费升级,以及国家对体育产业大力扶持,中国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渐深化,健身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和高端精英的标签。而国内健身行业的真正商业化运营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当下已迎来爆发良机(健身房数量的快速增加/新业态迭起)。

  从供给端来看,IHRSA报告显示:排名前十的健身国家的产业总收入占据全球健身总收入的73%,中国健身产业的总收入和俱乐部数量均未进入世界前十,但是产业增长迅猛。2008-2015年,国内健身俱乐部数量从2270家增长至4425家(GAGR6.92%);从业人数从6.67万人增长至11.34万人(GAGR7.87%),其中2015年同比大增20.84%。

  从需求端来看,近年来我国经常锻炼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加,我国经常锻炼人口占比从1996年的15.5%增长到目前的33.9%,健身人群随之增加。根据《AASFP中国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2015年国内健身有效会员数在663.7万左右(渗透率1.47%),与美国等拥有成熟健身市场的国家相比,国内健身会员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美国17.6%/加拿大17.9%/英国12.9%/澳大利亚11.4%)。预计2020年我国经常锻炼人口将接近40%,至2030年该比例有望接近50%。

  健身会员渗透率和二次消费转化率提升驱动国内健身服务行业未来实现20%的复合增长。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变量包括:会籍收入和私教收入。

  健身会员数量:根据《2016年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健身俱乐部数量达4425家,以一家1000平米的健身房为例,平均有效会员数在1500-2000名左右,以此测算2015年国内健身有效会员数在664万左右

  私教使用比例:根据尼尔森数据,其调查样本对应健身人群的使用私教比例在三分之一,结合实际调研和访谈,目前国内健身行业私教使用比例可能低于该样本比例、预计15%-20%左右。考虑到使用私教有利于消费者形成健身习惯从而达到健身效果,随着私教数量增加、以及健身房私教课程内容优化,未来私教使用比率有望逐渐提升,预计到2020年有望达35%。

  2016年中国健身服务行业规模300亿元左右,其中私教业务带来的贡献约35%左右;预计到2020年行业规模将达约600亿元左右、CAGR20%,届时行业整体私教业务贡献比例有望超40%。

中华养生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