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养生 > 养生食谱 > 吉林:打造国内首选避暑休闲名省(2)

吉林:打造国内首选避暑休闲名省(2)

发布时间:2018-10-08 15:2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发展壮大文旅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与避暑元素融合发展,不断挖掘、创新、推出新的精品文化旅游景观,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活力;开发具有吉林特色的避暑休闲演艺产品,突出打造延边州《阿里郎花》、吉林市《梦回乌拉》和省歌舞团《人·参》等演艺品牌;创新现代避暑休闲传媒方式,支持和鼓励全省各地拍摄宣传片、纪录片,创意开发以避暑休闲为题材的出版物、游戏、动漫和微电影等,努力强化文化引领作用,做大旅游载体平台,推动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

  (二)优化提升“四大”传统业态。

  1.打造长白山山地避暑新标杆。

  建设世界避暑名山。围绕长白山加强综合改革创新,以“规划统筹、要素集聚、提质扩容”为路径,突出“避暑”核心吸引力,增强休闲康养、山地度假复合功能,加快关联产业聚集,优化景区运营管理模式,突出精品化、个性化与标准化,联动区域整体转型发展,全力建设长白山世界级山地避暑基营式旅游目的地。

  规划统筹城镇发展。统筹规划建设“长白山避暑休闲城镇群”,按照世界避暑度假城镇标准,拓展基营式避暑休闲空间,重点建设和提升二道白河、松江河以及延边、白山、通化等地区的系列特色小镇,发挥长白山作为区域交通集散中心、综合服务中心、节事会议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作用。

  全域协同创新发展。划定“大长白山协同创新发展区”,推进全域旅游。强化旅游目的地整体功能,以长白山景区为核心,加强区域旅游风景道网络建设,推进与周边县市、景区、度假区、镇村畅通连接,对标国家5A级景区标准与世界级避暑服务新标准,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共建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

  2.丰富拓展滨水避暑。

  统筹沿江综合开发。重点破解管理体制障碍,增强水利、林业、交通与旅游协同,合力建设国家旅游风景道。做好松花江、图们江与鸭绿江“三江避暑休闲带”规划设计和新业态新产品开发;重点建设“松花江山水生态休闲度假带”“鸭绿江中朝边境黄金避暑休闲带”“东北亚异域风情避暑旅游带”;支持神龟湾、集安高句丽等重大文旅融合项目、生态休闲项目及景区建设;完善旅游带、风景道服务区和驿站以及标识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

  创新开发滨湖避暑。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监管保护,科学划定水上活动功能区域;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沿江县市与乡村的江滨休闲服务功能建设;鼓励市场化运营,推进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避暑资源潜力释放,综合开发体验性、娱乐性等休闲产品,打造溪河漂流、风筝冲浪、渔猎民俗、水乡人家、嬉水乐园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河湖避暑休闲功能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打造西部草原湿地生态旅游带。围绕西部生态经济区战略布局,发挥松原、白城地区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的自然生态优势,整合农牧副渔资源,利用河湖连通产品及设施,开发建设生态休闲、绿色科普、滨水体验、湿地观光等融合型生态旅游产品。支持查干湖、向海、莫莫格、嫩江湾等重点景区科学划定旅游功能区,重新定位产品,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服务功能,打造生态旅游线路,合理布局营地和自驾游等新业态产品。具备条件的景区提档升级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嫩江湾、机车小镇、查干浩特等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带动和引领西部旅游业发展。

  3.加快开拓森林避暑。

  强化政策推动功能转换。加强森林旅游发展改革创新,坚持生态优先,厘清政策通道,增强林业特色资源产业“九个百万”工程与休闲旅游等三产融合,推动国家森林公园转型升级,支持利用资本、组建公司、股份合作等方式,强化市场化运营,加快提升服务经济在林业经济中的比重;着力推进林业生产设施向休闲服务功能转换,优化利用林业站场、道路、服务与管理设施,开展森林娱乐、游憩、研学、康养等特色避暑休闲项目。

  增强森林新业态供给。推动建立林业发展开放格局,主动引进康养技术、运营团队与社会资本,创新发展森林避暑休闲度假;积极开发森林小火车、森林民俗体验、林海穿越驿站、山林食材加工、森林特产购物、树屋酒店、木屋别墅、拓展营地、狩猎、探险、徒步等新业态产品;加大林业职工服务技能培训,加快林业工人向服务经济双创人员转变,提升森林避暑产品开发和运营能力,增强休闲度假服务品质。

  加快传统森林业态升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促进传统森林旅游与全省避暑休闲产业同步发展,建设高水平的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目的地;提升观光旅游服务品质,重点开发建设集森林休闲、康养、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森林旅游产业基地。

  4.提质升级乡村休闲。

  转型增值休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生产链条对接休闲体验消费,实现农业种植景观化,农业生产体验化,农业产品旅商化,农业设施功能化;扶持发展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设施农业、定制农业,加快发展共享田园、体验采摘、定制配送服务;开展农游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休闲市场,让土产变特产;支持都市周边有条件乡村建设田野创意景观、文化创意农园、农业科技园、教育农园、田园综合体、观光农场,重点建设农安陈家店、吉林神农庄园、四平北方巴厘岛、辽源金洲现代农业等田园综合体。

  全面提升乡村旅游。解决粗放式运营问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承接宜居宜业宜游功能,实现农村建设景区化,农村传统活态化,农村节庆娱乐化;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从农家乐、乡村观光向乡村度假、乡村生活的高阶递进发展,消费方式从吃住为主的基本消费,向服务链条增值的高中低综合消费转变;依托4A级以上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大中型滑雪场毗邻区,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康养基地、乡村营地、精品民宿、农业文化博物馆、艺术村;重点建设好奢岭、韩屯、二合、插树岭、金达莱村、红旗村、松岭雪村、妙音寺村等乡村旅游特色村镇,打造乡村避暑休闲产业链,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衔接服务经济,实现农民生活场景化,农民住宅民宿化,农民就业三产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小农户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一批手工作坊、酒庄磨坊、家庭工场;鼓励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加强扶持引导精准扶贫,实施“文化挖掘、产品创意、景观打造、功能完善、服务优化、能人带动、商品销售”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

  (三)突出发展“三大”新兴业态。

  1.优先发展避暑康养。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