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养生 > 气功 > 中国画的基本理念及现状(一)(7)

中国画的基本理念及现状(一)(7)

发布时间:2018-07-17 11:17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元明清以降,由于文人画的兴盛,严谨的画家画被逐渐排斥,五代两宋式的大幅巨构、气势博大的画家画愈来愈少见,这是文人画带给画家画的长期负面影响,变味文人画的兴盛,制约了画家画的发展。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画到了宋代便不发展了,元代之后即衰落了,这是针对画家画而言。如果说元代之后中国画得以发展,那只是针对文人画而言。近现代如果出现范宽式的一些画家画,一百多年对传统中国画的争议而产生的各种错误观点,对传统中国画的质疑否定,就可以休矣。中国画作为绘画艺术,其意全在绘画性本质。画家画是传统中国画的正本清源,应该恢复画家画居于传统中国画的本源本体地位,重振五代两宋画家画的辉煌,创作显示中国精神、中国气魄的阳刚大气的伟大作品。画家画与文人画作为目前中国画的两大主流绘画,是今后传统中国画的主要发展方向。

  文人画这种称谓在文人画的初始阶段是恰当的,经历七百多年还称呼文人画,就显得不妥,因为当今对文人画的认识理解及作用已产生现实变化,文人画已发展成主流绘画,因此,将文人画亦称为中国画的写意画或简笔写意画或许更为妥当精确。院体画简称“院体”、“院画”。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院比较工致深入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院而效法宋代画院风格之作。历史更为悠久的院体画,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将院体画亦称为画家画或许更为妥当精确。历史上沿袭的名称用词院体画和文人画,要适应当今理解的需要和时代发展,将院体画亦称中国画的画家画,将文人画亦称中国画的写意画或简笔写意画,不会改变其性质和含义,也不会忘却其历史渊源,从而使名称用词更具明确含义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当今的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传统中国画的形式内容和技法内容是丰富的,体现了中国画具备多元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工笔画、工笔重彩、工笔白描、年画、界画、帛画、指画、泼墨法、泼彩法、没骨法……,需要继承和发展,同样是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方向。既古老又具有难度的积墨法、焦墨法,当前能掌握这些技法的中国画家为数甚少,能形成鲜明独特个人绘画风格的较为罕见,积墨法、焦墨法更需要传承光大。希望传统中国画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我们怀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同样怀有民族绘画复兴的中国画梦。

  学习与创作中国画为寂寞之道

  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更重要的是作为涤荡心胸、陶冶情操的修身养性方式,其目的是寻求精神生活的充实,获得艺术化人生境界的实现。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有些画家屈服于市场,取悦他人喜好,作品趋之甜俗,丧失自我艺术追求和理想。在功名利禄面前显得浮躁不安,承受着急功近利的精神压力,因为物质利益而贻误了一些有潜质的画家。钻研学问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在学问面前,要当老实人,不能浮躁,潜心修学,甘于寂寞。在成绩面前,不能娇傲自满,要谦虚谨慎,这是治学之道。只有精神富有的坚定艺术信仰者,不受制于人,方可谈精神自由与自由拓展,艺术成就垂青于寂寞的耕耘者。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因此在精神上追求“寂寞”显得尤其重要和可贵。正如齐白石所言:“书画乃寂寞之道,以其寂寞,故可以远乎尘世所染而常保赤子之心,以其真性情入画。”

  历代中国画者,总是追求学识充实,内观返照,先磨砺心性,进而完美人格,为寄志抒怀而作。中国画艺术,技艺只是具体手法,技艺美不是中国画的终极追求,要超越技艺美,将自我思想、精神、情感、人品、学识与自然物象结合交融,通过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达到人品人格的修持内美,进乎道才是真正目的。中国画讲格调,高尚的艺术在形迹上是学不到的,是从画家人格修养中取得,是不求闻达、简淡孤洁、旷世独修的结果。人品决定画品,北宋郭若虚认为:“人品既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中国传统绘画重视人品在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建立在人品基础上,才能对其绘画进行要求,具有高尚的人品才能提高艺术境界。有德者得大道,乏德者得小术,思想庸俗的画家很难创作出性情高雅的作品,胸襟狭小的画家很难创作出阳刚大气的作品,作品是人品人格的真实写照。生活在世俗的世界,要将绘画视为人生修为的载体和手段,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在绘画实践中逐渐树立,并得以完善,将绘画从单纯的艺术范畴提升到人品人格修养的高度来认识,是思想境界的升华,是典型儒家思想在绘画中的体现。在艺术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困难、挫折、利益、荣誉、诱惑、嫉妒、谗言,正确对待这些问题,是人生观的自我完善、艺术观的自我表述。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